(4) 战俘们过著非人生活
The Miserable Life Of POWs

死亡鉄路盟軍战俘非人生活图片集錦

战俘们只能分配到極少之食物, 待遇差劣简直猪狗不如.
根据昔日一些战俘们所留下的回忆録及相关资料显示, 战俘们都过著非人的生活,在极其苦难的环境中挣扎求存.他们住的是简陋不堪由亜答(Attap)[ 注:棕櫚叶] 所搭建的茅寮草屋,40个人同睡在过度拥挤的2米宽长竹凳上,你碰我,我碰你.难以成眠.厕所则是地上挖的土毛坑,用过后由树叶遮盖著.下雨天就更惨了,到处满是泥泞,狼藉一片,每个人都脏乱不堪,无人可倖免.
饮食方面,更是极端差劣,连猪狗都不如.大多只能靠稀饭 充饥,完全没有肉类和蔬菜的供应.但為了求生存,可怜的战俘们只好采摘一些野草来吃,甚至吃老鼠和日军扔掉的肉骨头.
当时日军为了防止战俘和劳工逃跑,强迫他们赤身裸体, 每人只允许挂一块遮羞布,在烈日下工作.他们每天在工地上至少工作十六 、七个小时以上.后来甚至目夜赶工,每人每天工作达20小时.
一般上靠近市区或乡村处的工作营,环境会较佳.但随著鉄路工程的进展,越偏远及深入森林地带,生活环境就越悪劣.初到的前锋部队的几批战犯,因靠近市区,较少受苦.他们还有货车载送至工作营.但后来几批战俘就更惨了,他们甚至要步行至200公里外的工作营地.在如狼似虎的日军押送下,半途倒下无法行走者便遭到无情鞭打直到屈从為止.
说到工作营地生活环境的营造,全靠日方管理人员的态度而论.有者较宽鬆;有者较严格.有的日方工程师,不理战俘们死活, 一味不停地赶工.在这些营地工作的战俘们,只能栖身在破烂的帐蓬里,20个人挤在一起,毫无转身余地.
初抵步的战俘,一般上被派作清芭工作,即是在森林或竹林中用斧头砍树开路,清理出一块空地,并用竹竿插好位置以供作未来修建火车轨道之指标.
(5) 鉄路兴建过程
Railway construction process
.jpg)
死亡鉄路战俘住宿营地

战后昔日的荷蘭战俘在Muang工作營地等候遣送回
一般上战俘们被分配之日常工作大致情况如下:
每日移走约3立方米的泥土,斩伐一些大树,并利用这些大树作桥樑及支架;清理及移走场地上树木、竹丛、石头、及垃圾等; 将泥土搬运作堤防;用大锤或撬棍钻开石洞以供放入炸药爆石等.这些耗费体力的工作,对吃不饱,睡不好,营养不够,体力又透支的战俘来说,天天如此折磨下去,有多少人能捱得住?
鉄路初建阶段,泰缅双方因多為平地,遇到的阻力较少. 在泰国这边,主要大工程乃在桂河桥上建造两座桥.一為临时性木桥; 另一為永久性鉄桥.木桥用以移动人员及物料过河.在缅甸那头,起初也多在平地上,工作颇為顺利,直到路缐向东南移至安南温(Anankwin)受大河所阻為止.该河处必须建造一座鉄桥,工程浩大.
当泰国方面路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,而缅甸方面又逐渐向东南移动,双方都开始进入偏远山区. 此時,双方所面对问题是,工作人员、粮食、药品及建筑材料较前困难输入这些荒芜地区.在缅甸黄浦(Wampo)路段, 沿河边以架设木製天桥铺轨,此一工程艰巨,牺牲了数名战俘的生命,甚多劳工也坠崖受伤.
此外,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发生不少艰辛困难,残忍粗暴的非人道事件.对毫无抵抗力的战俘们,彼等的命运只有任人摆佈的份儿,可歌可泣,真是一言难尽.
在缅甸桑卡拉武里(Three Pagoda Pass) 直至与泰国接壤处,尤其是: 由丹彪扎亚(Thanbyuzayat)起109公里处,该地区被认為是最艰难困阻者,因為地处偏运,全无人烟,而且又高山险峻,河流溪谷众多,日本工程师只有建造多处桥樑或沿河岸筑堤铺轨.此时, 又恰逢山洪暴涨,水路及陆路提供补给均告瘫痪.在此情况下,疲累与飢饿不堪的战俘们,尚且毫不休止地被駆使日夜不停地赶工,过著非人的生活,可悲可嘆!
未完待续 10 下一篇: 提前竣工
The Death Railway was completed Ahead Of Schedule
|